第103章 白石岭的进攻(1 / 2)
就很烦。
或者说,有好有坏。
王承柱忍不住的继续催促的问道:“还没有打通?”
旁边的曾伟摇头道:“恐怕要到明天了。”
王承柱很是无奈。
炮轰鬼子井陉关防线,战果是巨大的,但也在同时,导致整个井陉关关口,被乱石掩埋,到处都是炮坑,车辆根本没有办法通行。
要不然。
现在二二七旅已经挺进井陉道,和鬼子在白石岭对峙了。
没办法。
如今吧路军已经不再是扛着一条枪以游击战为主,是以大兵团作战为战线推进,大半的力量都在炮火上面,失去了机动性的同时,也无法跨越这种没有路的地形。
只能等。
等前线将士将进山的道路清理出来,大部队再挺进。
不过,倒是没有什么干扰,就算是没有路,两天的时间,也足够挖出来一条路了。
现在只不过是清理乱石,填埋弹坑。
足足等了来一天的时间。
终于,王承柱接到了前线传来了汇报。
路通了。
“全线挺进。”
王承柱没有任何的犹豫,当即命令整个二二七旅开始转移。
二二七旅只有两个团八千多人的兵力,但是将二二七旅转移进行挺进,却要分为两次,一次出动一千多辆运输车来运送一千门加农炮,运输车携带一部分炮弹,等将加农炮转移进山之后,运输车再返回运送炮弹进山。
主炮兵阵地挺进三十八里地,将白石岭的鬼子笼罩在加农炮射程之内。
又是一天转瞬过去。
虽然小鬼子没有过来袭击,但是井陉道沿途,足足用了两个团的兵力防守。
沿途近乎到了十步一哨,百步一班,千步一连的程度。
犹如生命线般,保证井陉道不会出现任何的危险。
整个井陉道上面犹如蚂蚁搬家一样,三千多辆运输车往返运输,将主力炮兵旅搬到了前线,再将各个团的炮兵阵地搬在前线。
甚至运输车不够的情况下,各个团直接开始用人力拉,将迫击炮,山炮,梅式大炮挺进至井陉道中转站的位置。
再从中转站运送至前线。
整整五天的时间,五个旅,十八个团,这才将战线挺进至白石岭的位置。
鬼子的第三道防线,也是鬼子在井陉道上最后的防线。
鬼子在井陉道设立了三道防线。
第一道防线在井陉关,第二道防线是沿途的山岭上,第三道防线在白石岭。
都是借助着山体修筑的防御工事。
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,在第一轮进攻之中就被无情的摧毁。
而第三道防线。
王承柱在布置好主炮兵阵地之后,便迅速的来到了白石岭前线。
负责牵制和进攻,担任前锋军的是二二五旅的八九七团和二二四旅的八九六两个团。
井陉关关口虽然窄小,但是进入井陉道之后,地势逐渐开阔,除了两侧的悬崖峭壁之外,甚至还有山梁,盆地等。文学
而白石岭便是由数条地势较低的山岭构成,横跨十多里地,虽然平时只有一条主公路进出,但实际上却有七个出入口,均可以进出翻过白石岭。
翻过白石岭,便抵达华北平原的边缘位置,像是蜘蛛腿一样的山岭一路向东倾斜了下去。
“指导员!”
八九七团的团长王力见王承柱前来,迅速的迎接,并讲述道:“鬼子目前蜷缩在白石岭不出,看起来是要死守白石岭了。”
“不过,鬼子似乎也清楚我们的炮火力量,学了我们的招,在阵地后面设立了防空洞。”
“而且鬼子采用了纵深战法,将整个白石岭分为了很多的阶梯,纵深近七八里地,兵力非常分散。”
“如果进行炮轰的话,恐怕很难一次性覆盖到。”
“在前两次进攻中,鬼子似乎还隐藏了主要火力点,不到万不得已,不暴露火力点。”
“想要突破白石岭,只能步步为营,一点一点的吞食鬼子防线。”
王承柱点了点头,爬在临时修建的战壕认真观察着鬼子防线的情况。
小鬼子这一次一改往日集中兵力随时进攻的方式,彻底变成了缩头乌龟。
而且这个缩头乌龟,以进入白石岭的八个进攻位置为防御阵地,将兵力分散开来。
又以白石岭纵深八里多地修建防御工事。
如果想要对鬼子阵地整个战线进行炮轰,很不现实。
再加上,小鬼子这一次很聪明,借助着战线长,地形优势,将一些重火力隐藏了起来。
“很正常,鬼子的作战经验同样丰富,吃了我们这么多次亏,能相到应对之法也是正常的。”
王承柱笑了笑,小鬼子现在想要借助宽广的地域来拉长炮火轰炸的面积,也就说,现在想要对白石岭进行地毯式轰炸并起到实质性战战果,至少也投入井陉关战场十倍以上的炮弹数量。
井陉关鬼子的战线虽然长,但是鬼子就在一条五百米的山岭上,而且鬼子没有将整个山体都挖通,并留下被炮轰后缓冲的通道,主要兵力全部在山岭的西侧,这才在炮轰中将鬼子全部击杀。
但是现在。
这近八里的纵深,真要是用炮轰,炮管子打废都不一定能地毯式轰炸过来。
十五万人虽然多,但放在一个一千六百万平方米的区域内,地毯式轰炸无用功近乎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。
“怎么打?”
结束了战场探查,徐前的电话便直接打到了王承柱随行携带通讯设备上,率先问道。
想先听听王承柱意见。
如果王承柱没有什么参考性的意见,那他就布置作战计划了。
“如果对鬼子阵地进行炮轰的,很难起到作用,除非,投入的炮弹数量是井陉关的十倍。”
王承柱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意见。